CFA考試內容并不是很難,只是考試范圍特別的廣,所以我覺得備考策略非常重要。
比如我個人來說,不擅長數(shù)學,所以財報、固收和數(shù)量三門課對我來說比較困難,串講課程學了一遍、兩遍,基礎題能夠完成但是提高類型題目就很困難。
所以對我來說它的性價比就比較低,我就會花更多的精力在我的長板上,保證擅長科目正確率更高,短板的話側重補齊,保證60%的正確率,不會影響整體就好。
特別難題我不會去鉆研,戰(zhàn)術性放棄,這也節(jié)省了很多時間。我主要做了一些擅長的經濟、道德之類難度題目,花少時間解決能力范圍內的難題,成績提升比較明顯,性價比高。
其次,備考最重要的是循環(huán)復習,我大概有提前一年系統(tǒng)性學習知識點,第一輪完成精講學習之后,做對應知識點的題庫資料。
但這就出現(xiàn)最后一門學習結束發(fā)現(xiàn)第一門已經開始遺忘。所以后來調整備考方法,邊學習邊復習,配合筆記、題庫等等,反復的回憶循環(huán),鞏固記憶。
最后,考前兩個多月是沖刺備考時間,備考第一個月,比較松弛的每天學習大概2~3個小時,到考前一個月,節(jié)奏加快每天復習6個小時左右。大概兩個月時間集中沖刺復習,加上之前的備考積累就足以通過考試。
CFA備考方法
我個人的CFA備考主要分為以下四個階段,分別是通俗學習階段、精細學習與筆記整理階段、知識記憶與做題完善階段、模擬考試階段。
第一階段:CFA“通俗學習”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做到對知識體系的整體了解與熟悉。
此階段主要是通過高頓的精講網課進行學習。一般我會準備一個筆記本進行章節(jié)與知識點的要點記錄。
在此階段,我個人定義為“通俗學習”,是因為對于有些重點難點的知識點,我可能不太會去扣它的細節(jié),會先將知識點本身的主要知識結構/要點以及重要的結論記錄下來,不會去刻意思考“WHY”,而是進行知識的通俗大體上的記錄與學習。
第二階段:CFA“精細學習與筆記整理”階段——此階段是重中之重,可以說學習效果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能否通過考試。
此階段主要是結合高頓CFA精講網課和總結視頻進行二次學習。在此階段,我會單獨找一個活頁本(可拆分的那種)進行學習。我還會結合第一階段學習到的內容,對知識點進行分類、整合、邏輯處理與知識點模塊的制作,并分不同的“區(qū)域”,記錄在單獨的活頁本中。
這部分工作就需要基于線上課程,對知識點進行精細化的學習與深究了,因為很多CFA的知識點都比較零散,課本的邏輯和你自己的學習理解邏輯是很難天然就保持一致的。
因此,就需要自己將同一章節(jié)的諸多知識點進行匯總分析(我的習慣是盡量將同類別的知識點匯總到一個“大表格”中進行對比學習與記憶)。這樣學習、理解、記憶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第三階段:CFA“知識記憶與做題完善”階段——此階段主要是通過做模擬題,反向驗證自己第二階段整理的筆記上知識點的準確性、完整性等。
與此同時,通過對CFA模擬題的練習與熟悉,輔助對自己筆記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與積累,學習筆記就會更加的趨于完善,個人對知識點的積累與理解也會更深刻,對題目的套路也會掌握的更全面,并形成自己的答題套路。
第四階段:CFA“模擬考試”階段——此階段一般時長設計為考前的兩至三周。
每周安排1-2次整塊時間,設計并模擬與實際考試時長一致的模擬考試,進行考前的實戰(zhàn)測試。此階段的核心在于通過模擬考試,進行知識點的最終鞏固與考前的心態(tài)調整,為最終的考試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