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會計論文是高級會計評審的一個重要的評分材料,但是每年都會有很多同學被攔在了這一步,論文不過關就沒辦法通過評審,下面也總結了一些高級會計論文不通過的原因,大家可以自評一下自己有沒有類似的問題。
一、查重不通過
數據顯示,近年來有不少參評人員因為論文查重不通過而無法參加當年的高會評審。各地區(qū)對于論文重復率的標準不同,大多會設置在20%-30%左右。所以參加評審的人員要結合所在地區(qū)的重復率標準,在論文發(fā)表前使用查重軟件進行查重檢測,盡量將重復率控制在10%以內才更加的穩(wěn)妥。
二、內容質量單一枯燥
論文內容質量直接影響評審時科研部分得分,而創(chuàng)新性、實用性、可讀性是衡量職稱論文質量高低的三個重要標準。評審人員應多讀參考文獻,結合工作閱歷和工作實際,在寫作的時候字詞的使用要通俗易懂,不要有語病。
三、發(fā)表時未注重細節(jié)
論文通常在通過中級職稱以后就可以著手準備,在預計參加評審前的2-3年內均衡發(fā)表最好。論文的字數不宜過多,但也不能過少,文章字數宜控制在3000字-5000字左右最好。還要留意論文創(chuàng)作的行文規(guī)范,論文標題和結構要合理,論文語句要通順,應避免明顯的病句、錯誤的用詞,也不能出現明顯的錯字、別字。最后要留意評審時論文提交的規(guī)范,提交論文紙質材料的,要包含雜志封面、有刊號頁、當期目錄、正文等;提交論文電子版的,要記得預留論文發(fā)表時的電子版,文章排版要整潔,字體字號要美觀大方,不能引起評委的反感,發(fā)表多篇論文的,主送論文要用最能體現申報人科研能力的論文。
四、未選擇合適期刊
論文需要發(fā)表在正規(guī)的期刊上,不能發(fā)表在假刊副刊、增刊、內刊(評審委員會認可的除外)上。還要注意期刊的適配性,選擇經濟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