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CQF?
CQF的全稱是Certificate in Quantitative Finance中文翻譯為國際量化金融分析師,是由Paul Wilmott博士領導的國際知名的數(shù)量金融工程專家團隊設計和推出,是全球量化金融領域專業(yè)的資格認證,并獲得了不少金融公司的認可。
Paul Wilmott博士創(chuàng)辦CQF的目的是為有意在銀行、基金管理、投資銀行、衍生品與風險管理等領域工作的人士提供高級培訓,為立志在全球頭部金融機構發(fā)展的精英們打造。
與大家熟知的CFA和FRM相似,都是金融圈中高端的證書。
CQF總部設在英國倫敦金融城,美國紐約、中國北京等分別設立培訓中心。
但CQF并不是簡單的一個考試,而是類似于國外一個碩士項目,CQF基本就是把一個碩士的課程的搬到了線上,通過線上授課,線下自己完成作業(yè),線上習題課等方式教授考生知識。
目前,許多取得CFA證書的專業(yè)人士,都來參加CQF培訓。
2.CQF持證人都在哪里工作?
CQF在國際上贏得了一致的認可和高度贊譽,如今,在90多個國家/地區(qū)擁有9500多名會員,其持證人在各領域中擔任重要職務。
同時其學員絕大部分就職于高盛、美林、摩根、匯豐、花旗、巴克萊、荷蘭銀行、美洲銀行、國際清算銀行、畢馬威等。
活躍在各個領域,包括模型驗證,定量分析,衍生工具,交易,基金管理,定量和股權研究,合規(guī)性,經(jīng)濟學和學術界。
相信很多人看到CQF持證人從事數(shù)據(jù)科學家、集團內審、財務風險咨詢、審計師的工作會抱有疑問。
這真的可能嗎?
答案當然是可能的,而之所以持證人能有這么多種工作的選擇,這個還得從CQF的課程體系來說。
3.如何成為CQF持證人?
CQF的報名是申請審核制,也很像國外的碩士課程。
需要注意的是CQF每年有兩次入學機會–每次從1月或6月開始。
具體的報考要求如下:
CQF學員應對金融具有強烈的興趣,并具備一定的分析技能。
CQF要求學員具備一定的數(shù)學水平。
報名需提交中英文申請表,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英語水平證明(非必需)以及其它相關資格證明的復印件。享受“校園助學計劃”的學員須開具在校證明。
至于CQF的費用,不同的國家都不太一樣。
在美國是2.4萬美金左右,約16.9萬人民幣;
在英國和歐洲大概是1.5萬+英鎊,約14.6萬人民幣;
在中國香港地區(qū),大概是13.8萬人民幣;
在中國大陸地區(qū),目前的價格是7.28萬人民幣,相對優(yōu)惠很多。
4.CQF考試流程介紹
CQF項目一共包含3次考試和最終的project,以6月報名參加CQF的項目為例,每門考試的開始時間如下:
第一次考試:完成第一門和第二門必修課;
第二次考試:完成第三門必修課;
第三次考試:第5門必修課開始兩周之后;
Final Project:在第5門必修課程接近尾聲的時候開始。
前面三次考試持續(xù)的時間為兩周,F(xiàn)inal Project約為兩個月。前面三次考試為總分權重的20%,最后的project為40%。
考試的形式都是開卷考試,前面三次的考試都是固定的題目,基本上是老師的上課或者習題課講過的內容進行深化。
最后的project有多個題目的選擇,可以依據(jù)個人興趣和選修課選擇的內容進行選擇,
無論是前三次考試還是最后的project,每個考試大概都是兩個大題,多個小題,考試總分為100分,每個小題根據(jù)難易程度占不同的權重。
在提交考試答案以后,兩周后考試官方會給出老師的評分。
考試通過的分數(shù)為60分,如果考試沒有達到60分,那么需要進行補考,如果補考通過了,不管成績如何都是60分。
考試成績的評分是按照每一個小題答案的準確性進行評定的,最后的得分就是每一個小題的準確性乘以對應的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