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實核對是指通過比對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資產、貨幣資金、債權債務等實際存量的過程,確保賬務數據真實反映企業(yè)資源現(xiàn)狀,防止資產流失或虛增。
大白話解釋
賬實核對就是“財務數據的照妖鏡”——
核心邏輯:賬本上寫有100臺電腦,倉庫里必須真有100臺,而不是“賬上有、實際無”;
關鍵動作:通過盤點、清查、對賬,揪出“賬實不符”的漏洞,比如貨物丟失、資金挪用、數據造假;
終極意義:讓企業(yè)資源“看得見、摸得著”,避免虛胖或隱形損失。
舉個超市管理的例子:
賬上記錄:貨架應有100瓶洗發(fā)水,每瓶進價30元,總成本3000元;
實際盤點:發(fā)現(xiàn)只有90瓶,缺失10瓶(可能被盜竊或漏記入庫);
處理結果:修正賬簿,追究責任,并調整庫存成本為2700元。
賬實核對的四大核心場景
1.庫存盤點:從“紙上談兵”到“眼見為實”
操作規(guī)范:
定期盤點:每月/每季對倉庫、貨架、門店庫存進行全量或抽樣盤點;
差異處理:盤虧(實際<賬面)需查明原因(損耗、盜竊、錯記),盤盈(實際>賬面)需補記收入。
案例:某電商倉庫因未及時盤點,3個月累積缺失500件商品,損失15萬元。
2.現(xiàn)金清查:保險柜里的“真金白銀”
核對要點:
每日核對:下班前清點現(xiàn)金,確保與現(xiàn)金日記賬余額一致;
大額差異:若賬上1萬元,實際僅8000元,需立即凍結資金并啟動調查。
風險場景:某出納挪用2000元現(xiàn)金,因會計未每日核對,3個月后才發(fā)現(xiàn)。
3.銀行存款對賬:賬戶流水不能“霧里看花”
操作流程:
下載銀行對賬單,與企業(yè)銀行存款日記賬逐筆勾兌;
標記“未達賬項”(如企業(yè)已付銀行未付);
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jié)表。
工具升級:部分銀行已支持API直連財務系統(tǒng),實時自動對賬。
4.債權債務核實:別讓“應收賬款”變成“壞賬”
核對方法:
函證核對:向客戶發(fā)送詢證函,確認欠款金額;
賬齡分析:超期未收回的賬款需計提壞賬準備。
案例:某公司5筆應收賬款總計50萬元,函證發(fā)現(xiàn)3筆已結清但未沖賬,虛增收入30萬元。
賬實核對的“避坑指南”
錯誤1:重賬輕物,只信系統(tǒng)不信實物
案例:某企業(yè)依賴ERP系統(tǒng)庫存數據,實際倉庫積壓大量滯銷品,賬面卻顯示“零庫存”;
解決:建立“系統(tǒng)數據+定期盤點”雙校驗機制。
錯誤2:流于形式,盤點變成“走過場”
案例:超市盤點時僅清點貨架,忽略后倉庫存,導致差異率超20%;
解決:制定全覆蓋盤點計劃,包括貨架、倉庫、運輸中庫存。
錯誤3:技術依賴過度,忽視人為復核
教訓:某公司依賴物聯(lián)網數據,但傳感器故障導致漏記100臺設備;
正確做法:智能工具與人工抽檢結合,關鍵資產100%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