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是企業(yè)在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或收購其他企業(yè)時,支付對價超過被購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商譽在資產負債表中作為非流動資產單獨列示,反映被購方品牌價值、客戶資源等無法單獨辨認的無形資源。例如:A公司以1000萬元收購B公司,B公司凈資產公允價值為800萬元,則200萬元差額計入A公司資產負債表的“商譽”項目。
商譽的本質與確認條件:非自創(chuàng)性、不可辨認性與超額收益
1.非自創(chuàng)性
商譽僅源于企業(yè)合并交易,自創(chuàng)商譽(如企業(yè)長期積累的品牌價值)因無法可靠計量,不得確認入賬。例如:
可確認:C公司收購D奶茶品牌,支付溢價300萬元計入商譽;
不可確認:C公司自主培育的同品牌價值,即使市場估值500萬元,也不入賬。
2.不可辨認性
商譽依附于企業(yè)整體存在,無法獨立轉讓或出售,區(qū)別于可單獨識別的無形資產(如專利、商標)。
對比案例:
某公司專利權:可單獨作價500萬元轉讓;
同一公司商譽:需隨公司整體出售才能體現(xiàn)價值。
3.超額收益能力
商譽的價值核心是未來超額盈利的資本化。例如:某電商平臺因用戶黏性強,并購后預計年收益比行業(yè)平均高15%,該預期收益折現(xiàn)后構成商譽。
4.確認的硬性條件
根據準則,商譽確認需同時滿足:
非同一控制合并(排除集團內部重組);
公允價值可靠計量(如評估報告支持凈資產公允價值);
合并成本>凈資產公允價值(負商譽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商譽減值測試的兩步法
步驟1:比較商譽所屬資產組的可回收金額(未來現(xiàn)金流現(xiàn)值)與賬面價值;
步驟2:若賬面價值>可回收金額,差額計提減值損失。
案例:
某藥企收購的研發(fā)團隊資產組賬面價值1.2億元,因新藥研發(fā)失敗,可回收金額降至0.9億元,差額3000萬元全額計提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