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工資可以理解為“超時工作的辛苦費”,即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之外繼續(xù)勞動,用人單位依法支付的額外報酬。它既是對勞動者付出的補償,也是對企業(yè)隨意延長工時的約束。
加班工資的“三種類型”
根據(jù)《勞動法》及人社部最新規(guī)定,加班工資分為以下三類:
工作日延時加班
場景:每天超過8小時的工作時間(如從18:00加班到20:00)。
報酬標準:按小時工資的150%支付(即“1.5倍工資”)。
案例:程序員小王月薪8000元,某日加班2小時:
日工資=8000元÷21.75天≈367.8元
小時工資=367.8元÷8小時≈45.98元
加班費=45.98元×1.5×2小時≈137.94元
休息日加班
場景:周末或調休日工作且未安排補休(如周六全天加班)。
報酬標準:按日工資的200%支付(即“雙倍工資”)。
案例:銷售員小李月薪6000元,周末加班1天:
日工資=6000元÷21.75天≈275.86元
加班費=275.86元×200%=551.72元
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
場景:春節(jié)、國慶等13天法定節(jié)假日工作(2025年起新增2天)。
報酬標準:按日工資的300%支付(即“三倍工資”,且不得以補休替代)。
案例:餐廳服務員小陳月薪5000元,春節(jié)除夕加班:
日工資=5000元÷21.75天≈229.89元
加班費=229.89元×300%=689.67元
計算加班費的“三大關鍵點”
基數(shù)如何確定
規(guī)則:以勞動合同約定的“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為基準(如約定月薪1萬元,則按1萬元計算)。若合同未明確,按實際工資的70%計算,但不得低于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
避坑提示:警惕企業(yè)將獎金、補貼排除在基數(shù)外(如合同約定“基本工資3000元+績效2000元”,加班費基數(shù)應為5000元而非3000元)。
工時制度差異
標準工時制:每日8小時、每周40小時,適用于大多數(shù)崗位。
綜合計算工時制(如司機、零售業(yè)):按月/季/年累計工時,超時部分按150%支付。
不定時工作制(如高管、外勤):無需支付休息日/工作日加班費,但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仍需3倍工資。
舉證責任歸屬
勞動者需舉證:考勤記錄、加班通知、工作記錄等證明加班事實。
企業(yè)需配合:若企業(yè)掌握證據(jù)但拒不提供(如篡改考勤系統(tǒng)),將承擔不利后果。
常見誤區(qū)與維權路徑
四大認知誤區(qū)
誤區(qū)1:“調休可替代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費”
正解: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必須支付3倍工資,補休無效。
誤區(qū)2:“值班不算加班”
正解:若值班期間從事本職工作(如護士夜班接診),應認定為加班。
誤區(qū)3:“自愿加班無補償”
正解:未經(jīng)企業(yè)安排的“自愿加班”不享受加班費,但若企業(yè)默認(如長期超時未制止),可能被認定為事實加班。
誤區(qū)4:“綜合工時制加班費更低”
正解:超法定總工時部分仍需支付150%報酬(如月工時超過167.4小時)。
維權三步法
第一步:協(xié)商:與企業(yè)HR或負責人溝通,要求補發(fā)加班費。
第二步:投訴:向當?shù)貏趧颖O(jiān)察大隊提交證據(jù)(如工資條、排班表)。
第三步:仲裁:申請勞動仲裁,超期未果可向法院起訴(時效1年)。